为刘秀祥点赞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一个异常贫困的小山村里。

 

本就贫困的家庭,在刘秀祥四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的病故,更加雪上加霜。

 

图片

刘秀祥家的老房子

 

母亲因为父亲去世,精神受到重创,患上间歇性精神病。

 

图片

《遍地英雄》

 

好在还有哥哥姐姐,一起种菜放牛,勉强维持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哥哥姐姐因不堪忍受窘迫的生活,相继离家出走,一去不返。

 

随着哥哥姐姐的离去,家里只剩下十一岁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

 

图片

《遍地英雄》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刘秀祥稚嫩的肩膀上。

 

砍柴,刨地,照顾母亲,靠着国家救济粮和种菜,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

 

图片

《面对面》

 

当时的他没有钱读书,是老师帮他垫付,并对他说:“你来读书就好。”

 

图片

《面对面》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他坚定了读书的信念。

 

小学毕业的时候,刘秀祥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中学,但无力承担学费的他,选择了一所免学费的民办中学。

 

然而,离家去上学,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怎么办?

 

图片

《面对面》

 

刘秀祥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读书,即使知道带着她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他也绝不会留下母亲一个人。

 

他跪在父亲的坟前发誓:

 

“我一定要把妈妈的病治好,给妈妈一个温暖的家,如果我混不成人样,我绝不回来。”

 

图片

《遍地英雄》

 

来到县城,没有住的地方,就在学校旁边用稻草搭了一个棚子。

 

图片

恶劣的居住环境

 

全部经济来源大多靠捡废品,或者去工地搬砖头、抬水泥、和泥浆,每周20元,也能维持生活。

 

图片

 

顺利考上高中之后,为了赚够学费,刘秀祥就去工地打工,白天晚上两个班干。有一次,因为太累,从100米高的架子跌落下去,幸好安全网足够结实。

 

图片

《面对面》

 

拿着赚到的一千多块钱,他又继续带着母亲求学。没有地方住,就用200元租了一个曾经养牲口的四处透风的屋子。

 

面对这样的处境,他依然笑着说:“习惯了。”

 

图片

《面对面》

 

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但,唯一觉得亏欠的人是自己的母亲,难过没让母亲吃上一顿像样的年夜饭。

 

图片

《面对面》

 

高中课业繁忙,刘秀祥只有等到十点半、十一点之后,才能出去捡废品,有时甚至忙到早上四五点,然后洗把脸就继续去上课。

 

长期熬夜加上营养不良,刘秀祥很快累倒了,有一次甚至躺了一个星期。

 

高考时又遭逢重感冒,带病参加高考的他失误了,意外落榜。

 

图片

《遍地英雄》

 

无论这一路走来如何,他始终坚信一个念头:读书能改变命运!

 

 

图片

 

但这个结果,让他第一次觉得上天不公,他甚至想到过自杀。

 

图片

《面对面》 

 

他尝试寻找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动力,但回头看人生,居然全都是苦难。

 

百般绝望的他看到了自己当初写的一段话:

 

“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图片

《面对面》

 

他顿时释然了。比起孤儿,自己幸运很多,至少还有一个妈妈,有妈妈在,就有家,就有牵挂。

 

他决定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学校不收留,他就一所一所地找过去,最后给曾经拒绝过他四次的校长下跪。

 

图片

《面对面》

 

那一跪是他最后的希望,如果再次被拒绝的话,他可能真的要离开了。

 

最终校长被打动,答应了他。

 

2008年,他终于如愿以偿顺利考入了当时的临沂师范学院。

 

图片

02

图片

拒绝55万年薪回乡教书育人

 

终于考上大学的他很开心,然而,一年三千多的学杂费,又成了“拦路虎”。

 

但无论如何他一定要上大学。只要能够上学,学校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他都可以答应。

 

为了凑够路费,开学前,刘秀祥不分昼夜地拼命打工赚钱,一天干十八个小时,之后就带着母亲踏上北上的列车。

 

图片

《遍地英雄》

 

此时,孝子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上了报纸的头版,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也随之而来。

 

图片

《遍地英雄》

 

只要点个头,他的生活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自尊心强烈的刘秀祥不仅花大价钱买了几百份报纸,对社会各界的资助也选择了拒绝。

 

因为他害怕别人的可怜和同情。

 

图片

《面对面》

 

他觉得,人活着,不应该活得让人同情,让人可怜,应该是活得让人可亲、可佩、可敬。

 

图片

《面对面》

 

他觉得,也许接受帮助可以让他和母亲生活得更好,但自己却会失去自食其力的能力。

 

他觉得,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并不是向他人和社会索取的资本。

 

图片

《面对面》

 

他深刻地明白,接受了资助也有可能就会毁了自己。

 

大学期间,除了学习,照顾母亲,兼职赚钱,刘秀祥还担任学生干部。

 

表现优异的他,毕业时有很多企业抢着要,其中有一家北京的企业开出了年薪55万的报酬。

 

图片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就是个天文数字。

 

但他拒绝了。

 

他说:“思想上的贫穷比经济上的贫穷更可怕。”

 

图片

 

他不想做贩卖苦难故事的人。他认为,如果要进一家企业,可以凭实力而不是凭着感人的故事。

 

本就是苦命人的刘秀祥,也不忍心看到他人受苦。

 

从初中开始,就默默资助一起拾荒时认识的三名贫困学生。

 

大学时,依然为他们筹集善款。

 

但其中一位妹妹,在初三毕业的时候,选择不读书。

 

这件事,让他明白一个道理:钱跟梦想哪个更重要。

 

“如果没有梦想,其实在人生的任何一道坎,我早已倒下。”

 

图片

 

一直以来都是梦想在支撑着他。他决定一定要回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他们力量,帮助那些走不出大山的孩子。

 

“我回来,只要改变一个人,就足够了。”

 

“如果我能走出来,那他们也一样。”

 

图片

 

“此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

 

回到家乡的刘秀祥,面对的是成绩非常差的学生,抽烟的、喝酒的、谈恋爱的、沉迷于网络的。

 

但,只要他们愿意读书,他一个都不会放弃。

 

他和他们谈话,告诉他们:“我们的行为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

 

他请学生到家里吃饭,和他们以朋友的身份相处。

 

图片

 

他带他们去自己的老家,参观老房子,讲述自己的故事。

 

没钱读书的,他就自己出钱资助,没有钱就到处借钱。

 

家长不让读书的,他就想尽办法家访做思想工作。

 

图片

《闪亮的名字》

 

也因为到处家访,8年骑坏了8辆摩托车。

 

图片

 

起初他是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给别人看的,因为对他来说,回忆的苦痛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但他还是说服了自己。

 

就像他说的一样:“你怎么能让别人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

 

他自信地说:“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图片

 

真实永远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很多学生都因此而改变。

 

此外,他去全国各地演讲,可以不收额外费用,但必须资助他家乡的两名学子。

 

图片

 《闪亮的名字》

 

多年来,他间接或者直接资助过近三千名学生送千名贫困学子进入了大学的殿堂。

 

图片

 

县里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从2012年的70人,上升到了2020年的1270人。

 

如今的刘秀祥已是贵州省黔西南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正带领更多的学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图片

《闪亮的名字》

 

而且,依然和母亲健康平安地生活在一起。

 

图片

 

刘秀祥的一生,前半生用孝顺和坚韧书写自己的未来,后半生用故事和经历照亮孩子的世界。

 

他始终让人相信奋斗的力量,让人相信梦想的力量,相信梦想可以大到在太阳照不到的角落里萌芽、开花、结果。

 

图片

03

图片

她,他,他们平凡又伟大

 

像刘秀祥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比如张桂梅,我们曾经写过她很多次,但每一次都不足以表达对她的敬佩。

 

图片

 

作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学校的校长,她坚守滇西贫困地区将近30年,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让山区的女孩逆天改命。

 

她始终坚信,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变三代人的。

 

图片

《面对面》

 

即使因为操劳过度,满身病痛,她也仍然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她不求回报,也不想做多么伟大的人,只是想守护着一群孩子。

 

还有热播剧《山海情》中白崇礼校长的人物原型——张玉滚,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图片

 

2001年,从大学毕业的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留在了大山深处的黑虎庙小学。

 

他说:“我愿意做一轮明月,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山村的路。”

 

图片

 

可能对于他来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女儿的去世。

 

2006年秋天,村里的路刚修好,张玉滚的妻子带着9个月大的女儿乘坐邻村一辆三轮车进城为孩子们买书,然而在回来的路上,三轮车在山上的拐弯处意外翻落,女儿不幸离世。

 

图片

山东卫视《我们的新时代》

 

前有张桂梅、张玉滚,后有刘秀祥,还有很多为大山奉献的90后、95后青年。

 

总有人在默默发光,用自己的努力与爱,为落后的大山和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和重生。

 

他们告诉我们:

 

“活着,并非是为了享受这个世界,而是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

 

告诉我们:

 

“我们怎样,未来的中国就怎样。”

 

图片

 

点个“在看”,为这群平凡又伟大的乡村教师,还有无数前赴后继的他们。

来自网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